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发布全国首份《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

佛山日报  2018-05-21 16:37

[摘要] 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时代正深刻影响智慧居住产业的发展,智慧居住区的建设在呼唤行业标准化时代的到来。5月20日,全国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在佛山顺德落下帷幕。

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时代正深刻影响智慧居住产业的发展,智慧居住区的建设在呼唤行业标准化时代的到来。5月20日,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在佛山顺德落下帷幕。在这场云集了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等各路精英的盛会上,发布了《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智能家居标准白皮书》两份行业标准建议。同时,凭借打造“一站式智慧生活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效,美的置业集团被授予“智慧住区标准创制应用基地”。未来,随着创立智慧居住区行业标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众多困扰智慧居住区建设的行业痛点将被逐一击破。

直击行业痛点

智慧居住掀起“标准化”革命

有统计显示,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住区内度过的。一个智能化的居住区,将极大生活的便利性,从而提高居住人群的生活品质,但多年来,因标准化的缺失,加上大量并不具备产业基础企业的过度参与,智慧居住产业发展看似如火如荼,却普遍流于概念。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生活转型升级的方方面面,但智慧居住区建设始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在会议上表示:“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共同遵从的标准中,才能实现互联互通,否则就无法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后台云端也就无法使城市更智慧和高效。”

在会议上发布的《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指出,目前在建设智慧社区上,行业内普遍存在四大误区:单一系统智能化;单产品切入误区;线上与线下相互脱节;智慧住区与大数据没有关联。一体化智能生活体验是智慧住区所必须,然而现状却是许多智慧住区的不同产品往往由不同的团队或不同的公司完成,由此造成不同品牌、不同产品充斥社区,形成一个个孤立、分散的“技术与信息孤岛”。譬如,在许多小区中,门禁系统与车辆系统是两个信息孤岛,电梯系统目前更是信息盲区。

 那么,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智慧居住区呢?几年来,智标委与行业专家、龙头企业在总结技术进步与先进企业的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和《智能家居标准白皮书》,通过制订行业标准建议来解决上述普遍困惑行业的诸多问题。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还将承担起居住小区内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化系统管理与服务平台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智能家居标准白皮书》发布仪式

  推动系统化落地

  美的置业打造智慧居住全产业链

面对万亿级的市场蓝海,各路房企都在虎视眈眈,纷纷宣布将要进军智慧居住领域。但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智慧家居”多以概念为主,鲜有系统化落地的产品。作为具备“智慧基因”的美的置业,有什么独门绝技使其成为行业标准建议的制定者之一?美的置业又是如何把智慧概念化为现实的呢?

“美的置业并不是个试水智能家居的企业,但我们却是率先提出系统化智慧生活理念的地产企业。”美的置业集团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兼设计研究院院长林冬娜博士在大会上揭开了答案:“在智慧家居中我们实现了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电器间的互联互通,也实现了智慧家居和智慧社区间的联通,并通过生态链整合实现了智慧服务和智能社区的联通,通过搭建美的自有的物联网和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真正全景智慧新生活。”

▲美的置业集团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兼设计研究院院长林冬娜博士在大会上作《云上智慧新生活——美的置业 智慧生活创新与运用》的主题演讲

在练“内功”上,美的置业建立了由智慧机电研究院、美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应用前瞻研究室等机构组成的内部专业保障体系,覆盖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管理平台三大板块,拥有研发设计、生产智造、管理运维等产业链闭环能力,并拥有五大优势:可提供全产业链平台服务,而非简单产品安装;可提供产品安装及售后服务;具备全品类开发能力,实现集成与互联的赋能;拥有自主研发的应用管理平台和云朵APP;拥有产品落地系统设计和标准。

未来,美的置业将持续打造智慧地产品牌,深化内外部平台资源合作及落地,升级智慧家居和智慧社区服务平台,逐步成为可以向第三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延伸至办公、商务、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助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美的置业将致力于成为中国智慧人居引领者,用多元产业构筑未来新生活方式。

近日,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苗头,投机炒作有所抬头等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并对进一步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各城市要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明确住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合理确定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一线、二线城市要在年底前编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二是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热点城市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议按不低于25%安排,大幅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在新增住房用地供应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要探索推动供地主体多元化,6月底前提出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三是切实加强资金管控。各地要加强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管理,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强化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严格管控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加杠杆行为。严格落实企业购地只能用自有资金的规定,加强住房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严控购地加杠杆行为。

四是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要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规避调控政策、制造市场恐慌等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持续保持高压严查态势,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向社会公布,形成震慑。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各地要全面落实住房销售合同网签备案制度,定期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公开,及时澄清误读,正面引导舆论;严厉打击利用自媒体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炒作渲染房地产、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

六是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评价和监测预警体系,细化评价单元,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具体落实地方政府稳房价、控租金的主体责任,同时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通知强调,各地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认真落实稳房价、控租金,降杠杆、防风险,调结构、稳预期的目标任务,支持刚性居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标签:智慧居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